有一天在臉書看到朋友PO出台灣歷史博物館的相片後,此處就成為我迫不及待想造訪的地方,
懷舊的場景+幾可亂真的蠟像,感覺這間博物館根本就是為玲a所設立,
我安排半天時間,在這不用擔心怕熱的寶貝們可以盡情的逛,
手機的電池也在這使用殆盡,每一個展示品都超好拍超好看,好值得參觀的博物館.
一開始先放上這張超美的照片(好有心機),
這面生態湖位於博物館的右邊,我是在離開時不經意的回頭望就被這景象深深的吸引,
這座橋有個很美的名字叫做牽手橋,橋的這邊稱之為有情湖另一邊則叫忘憂湖,好有意境的一個地方.
台灣歷史博物館於2011年10/29正式開館營運,
外觀是以紅磚及清水混泥土組裝樓板及牆面一塊塊如積木堆而成,
具有樸質.冷峻的特色.
光電雲牆
這一大片雲牆是由1350片的太陽能光電板+405片鋼印玻璃所組合而成, 供應博物館部分的電力,
是博物館深具特色的一大指標,矗立在旁好顯眼.
博物館的展示分為3部分,
1樓: 兒童廳.圓形劇場.學習中心.
2樓: 常設展--台灣人與土地的故事.
3樓: 主題特展 --目前是叫賣台灣味展及棒球展.
一入館先入眼簾的是時光車站,看簡介介紹一樓是兒童的天地,加上這間帶點童話的車站建築,
所以只大略的參觀拍照,無多做停留,後來才知道裡面竟有模擬火車可坐.
車站內以圖畫畫出懷舊的車站情景,細膩的工法彷彿真的可以透視窗外的景色.
再看到這火車尾惋惜之心油然生起,當時我似乎把時刻表當成一張不具意義的看板而已..
火車尾代表火車離我遠去,就是搭不到的意思媽..
還好..沒搭到火車至少上了三輪車,雖然不會動,多少彌補一下我這個幼稚阿桑,
三輪車旁有攝影鏡頭跟螢幕,應該是可以拍照再傳到個人MAIL,
看到前組遊客搞不定操作猜測應該是壞了,所以沒嚐試.
整點報時的鐘,會發出音樂.燈光與轉動,阿呆的玲a原以為只是裝飾品.
一樓的大廳放置了艘單桅手撐船,
在日本時代載運人與貨物往返安平及四草兩地,
在民國70年左右才停用,距今至少有百年歷史.
一樓的圓形劇場所播放的影片,一開始先是介紹建館過程,
主題還是關於2樓常設展的台灣歷史,
玲a一家人是在逛完整個博物館最後才來到這,
老爺與少爺從頭睡到尾,我跟小姐則是接力睡,不過至少我有撐著眼皮看了2/3.
2樓的常設展--斯土斯民:台灣的故事,佔地約1300坪,
採用了文物.擬真造景.模型及多媒體等多樣化的展示手法呈現,
開始先是以多謀體影像介紹台灣土地的由來.多元的種族特性及之後的發展.
模型--墾丁遺址
1930年代日本學者發掘墾丁遺址,是台灣考古學第一次正式發掘,
在當時發現了漁獵與農耕工具,從遺址的各種現象推測已有集中的聚落及邁入農耕生活.
模型:長濱文化遺址
台東長濱鄉八仙洞遺址,台灣目前所知最早的的史前文化,
推測人們利用海濱山洞遮風避雨,製作各種工具器物,靠漁獵為生,知道如何生火.
模型:淇武蘭遺址
淇武蘭遺址位於現在的宜蘭縣礁溪鄉二龍村,
是台灣鐵器時代中晚期遺址之一,此處出土的文物種類眾多,
可推知遺址距今約1500年至100年前.
戎克船-->中式帆船,廣泛的應用在亞洲的海上貿易
來參觀模擬造景別忘了看看說明,每個展式都有她的故事,
乍看之下不過是一艘載著貨物的商船,
其實是解說著船主戴送著貨物與合法申請移民的一對夫婦來台,
但也收了3位躲在船艙下的偷渡客一筆船費,正打算買通檢察官讓偷渡客上岸,
看到偷渡客的神情不覺莞爾.
合法移民的夫婦
港邊風情
以前稱渡海來台的男性單身漢為"羅漢腳仔",
這位羅漢腳仔正在接受官兵的稽查,
博物館將模擬場景.文字及多媒體音效作一個結合讓人可以輕易的了解所要表達的意境,
解說方式又是以台語發音,給人好親切的FU~
老爺一看到這尊蠟像就對玲a說:妳快跟她拍照,
照完我納悶的問:這蠟像有甚麼特別的嗎?
老爺說......妳不覺得她跟妳長得很像嗎?! 相似度99%喔,
挖哩勒,有嗎?有嗎? 我應該有比較好看一點吧?
坐在大樹下的一群人,頭腦簡單的我還以為這群人正在"下棋",
其實她們在簽訂租約拉,這四位代表著原住民.漢人代書及漢人.
台灣一個重要的宗教活動--媽祖遶境
每個蠟像比例都是1:1,特別的生動.
八家將...說他們是真人也許會有人相信,
玲a在現場也是觀看好久,那種神情與動作栩栩如生,根本就像是真的.
這組場景我是從後面開始看起,沒意外我還是誤解了涵義,
因為偶以為....這是迎娶人馬,
還好..玲a有看說明的習慣,不然整場都是一場誤會,啟不貽笑大方.
左上:鹽埕風華 右上:蔗糖生產 下面二圖:清代農業社會縮影
(每張相片都被我拍成黃昏,暗摸摸....老爺,我需要好的相機拉)
頭城搶孤-中元普渡,也是台灣一個很重要的民間習俗
土埆厝
以前台灣各地常見的建築形式
日據時代
愛演的小姐
懷舊商店街情景,前面那堆人看得出哪些是真人哪些是假人嗎?
雜貨店...服飾店...咖啡廳..耳鼻喉科診所
從事各行各業的新女性,這個偶喜番
4樓的主題特展分為兩區,每區的區域都不大,也有期限,
叫賣台灣味的展期為2014/5/16~9/28,台灣棒球特展2013/11/12~2014/7/20,
叫賣台灣味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攤販為主題,
攤販為了招攬生意,都是以大聲吆喝或者利用響器發聲穿梭在大街小巷,
玲a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賣麵茶,那種逼~~的蒸氣聲是我最期待,
還有清脆的噹噹聲賣涼粉的更是不可錯過的零嘴,
ㄟ....還是不要說太多,說太多更代表玲a的年紀.....還是改口說:我從電視看到的好了...來得及嗎??
叫賣台灣位共展示了26種懷舊的攤販工具,讓我們一一看下去...
1. 菜擔 2.青草茶推車組 3.仙草桶
豆花攤-- 咦....這攤販怎麼感覺好熟悉,不對不對....一定是錯覺...
11.麵茶攤組 15.爆米香機具組
賣麵茶攤與我印象中的不同,我印象中是個推車,應該是更早期的吧
7.補甕器具組 8.補丁花盤 (原來盤子也可以用補丁的方法修復,真是百聞不如一見)
9.烤雞蛋糕用具 10.雞蛋糕模子 12.賣麵茶用銅茶壺
13.賣冬瓜茶攤 5.補鍋攤
6.補碗盤.補玉環攤 9.烤雞蛋糕用具
爆米香機具組
彈珠檯灘車
雜細攤車
18.19 挖冰匙 23.冰鈴飛機彈珠台(是玩賭冰淇淋的用具嗎?)
24.集賢號紅豆冰筒 20.21.22(下方)冰桶.冰筒 26.彈珠台攤車 25.賣冰棒箱
16.17(右上方) 皮鞋.修理皮鞋工具
阿玲麵攤~好吃的七仔麵
4樓的另一特展是台灣棒球展,
對於球類運動我非常的陌生及不感興趣,可能是因為小學時每次玩躲避球我總是被K的最慘的那個,
在外圍永遠接不到球更沒力氣丟球,所以只能乖乖的站在場內提高對手的分數.....
本來連拍照的興致都沒,但看到KANO眼睛一亮,還是留下紀念,
話說KANO這部電影真的超級好看又感人,真想再看一次.
從一樓兒童館往裡面走還有一區自然台灣.農村風采,非常好拍照.
逛完室內的博物館,有時間別急著走,室外還有一些設施,如希望之丘.快樂萬花筒..等.
因為我們急著出去覓食所以這些地方就留著讓大家親自去欣賞,有機會再通知玲a去觀看唷.
我們下回見~擺擺
台灣歷史博物館
TEL: 06-3568889
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1段250號
開放時間:星期二~日 9:00~17:00 (星期一逢假日照常開放,翌日休館)
全票100元 半票50元 團體票70元 家庭套票240(4人,但需2人為兒童)